您的位置:首页 >医疗旅游 >
  • 中国尿素循环障碍关爱日,带你认识这种罕见的遗传代谢病

    2024-07-19 14:43:37 来源:

有这样一群孩子,

从出生后,

他们就不能像普通人一样吃喝。

正常的鸡鸭鱼羊肉蛋奶等蛋白质含量较多的食物,

他们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不能多吃;

稍有不慎,吃的太多;

就会引发大量有毒物质在体内蓄积,

无法排出体外,

而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严重时,还会导致生命危险。

这是因为,他们得了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病:

尿素循环障碍

从2023年开始,

每年7月21日,

被设立为“中国尿素循环障碍关爱日”。

以此来更好地呼吁全社会关注该疾病群体,

关爱尿素循环障碍患者。

今天,带大家认识这种罕见的遗传代谢病。

什么是尿素循环障碍?

尿素循环障碍(Urea Cycle Disorders,UCDs)是一组罕见的遗传代谢缺陷病,由尿素循环中关键酶或转运蛋白的缺陷导致。

尿素循环是人体将由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生的有毒废物——氨转化为尿素并排出体外的过程。当尿素循环中的任何一个酶或转运蛋白发生功能障碍,氨就会在体内积累,导致高氨血症,进而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尿素循环主要在肝脏中进行,涉及六种关键酶和两种转运蛋白。这些酶和转运蛋白的共同作用将氨转化为尿素,然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根据尿素循环过程中缺少的酶或转运蛋白的种类可以将尿素循环障碍分为以下亚型: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TCD);

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缺乏症(NAGSD);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缺乏症(CPS1D);

精氨酰琥珀酸合成酶缺乏症(瓜氨酸血症1型,ASS1D);

精氨酰琥珀酸裂解酶缺乏症(精氨酸琥珀酸尿症)(ASLD);

精氨酸酶1缺乏症(精氨酸血症)(ARG1D);

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同型瓜氨酸尿症综合征(HHHS);

希特林蛋白缺乏症(瓜氨酸血症2型)(Citrin D)。

尿素循环障碍的症状

尿素循环障碍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不同亚型也有其特征性表现。通常,当尿素循环中所需酶完全缺乏时,症状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因此尿素循环障碍大多在新生儿期诊断出来。然而,有些孩子直到幼儿期才开始出现症状。部分酶缺乏症患者(即新生儿期后疾病发作患者)的症状通常是由感染或压力等诱因引起的。尿素循环障碍的主要特征是高氨血症,包括以脑水肿或神经递质紊乱为特征的脑病。

尿素循环障碍以急、慢性高氨血症引起的大脑神经及肝脏毒性为主要症状,尤其对发育中的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症状反复且需长期管理;急性高氨血症可能引起厌食、呕吐、肝衰竭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意识改变、癫痫发作等神经系统症状等;慢性高氨血症可能会引起生长发育迟缓、认知障碍、智力障碍或倒退等。

关于治疗:

尿素循环障碍患者的长期管理目标是实现患儿正常发育(体格与智力发育),预防高氨血症急性发作,保障良好生活质量,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了低蛋白饮食、氨基酸补充剂、使用降氨药物和肝移植。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患有尿素循环障碍的人群无法正常处理机体产生的氨,正因如此,除了希特林蛋白缺乏症和行肝移植治疗的患者外,低蛋白饮食是这类患者疾病管理的基石。由于机体自身本来就需要补充蛋白质来维持必要的生长、代谢需求和保持健康,因此尿素循环障碍患者应与专业的临床医生和营养师密切合作,以明确和及时调整他们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

要注意,长期低蛋白饮食可能导致患者身体缺乏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脂肪酸,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保持健康,所以尿素循环障碍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应额外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微量元素,在膳食中注意增加如核桃油等油脂类食物。

单纯的低蛋白饮食和/或使用氨基酸补充剂可能无法满足患者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也不能防止氨在疾病程度较重患者体内的蓄积;因此,患者通常还需要搭配降氨药物如氮清除剂联合治疗,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血氨水平,提高日常蛋白质的摄入量,改善儿童患者生长发育,避免尿素循环障碍相关并发症的出现,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此外,我们要注意素食和低蛋白饮食不是一回事。一些被认为是素食的食物仍然可以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例如:豆类、乳制品、核桃、杏仁和花生酱等。

如何预防尿素循环障碍的发生?

尿素循环障碍是一组遗传性疾病,预防生育尿素循环障碍疾病患儿的关键在于遗传咨询和遗传筛查。如果家族中有尿素循环障碍疾病的患者,建议对全家族人群进行遗传咨询,了解患病风险,并考虑进行遗传筛查。

尿素循环障碍是一种罕见疾病,它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影响是深远的。通过提高公众、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庭对疾病的认知,早期发现、诊断和积极有效治疗,可以大大改善尿素循环障碍患者的疾病预后和生活质量。让我们在每年的7月21日共同关注尿素循环障碍患者,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为他们顺利回归学习、工作和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注:以上内容仅用于疾病科普、信息传播使用,具体诊治方案及药物使用请咨询临床专业医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阅读
最新消息
防病治病